首页
团队介绍
科研成果
科研条件
合作交流
组内动态
招生培养
首页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
09-05
用于全天候温度自适应热调节的相变恒温器
07-15
基于丝素蛋白的柔性压力传感器:加工与应用
07-05
用于人-仿生手界面交互的纤维表面纳球模量异质化微结构线性薄膜应变传感器
06-14
一种负载氧气释放微球的水凝胶伤口辅料用于调节伤口氧化还原微环境
06-06
用于宽范围动态和静态压力传感的超低渗流阈值多孔聚偏氟乙烯基导电复合材料
04-02
基于多源自由体积效应的低介电高导热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性能优化
04-02
用于医疗保健和盲文识别的兼具异质模量和电导率特性的弹性 Janus 微阵列薄膜应变传感器
04-02
类玻璃相变材料辅助三维结构氮化硼网络实现可靠热界面材料
02-26
基于纳米凝胶的多级 NO 释放微胶囊用于肠道菌群调节 和结肠炎治疗的气体疗法策略
01-24
基于类Salami形态异质结构的近场直写模量迥异高分子共混物复合材料的宽应变域电阻线性响应型应变传感器
12-17
可用于正/负压传感和仿生鱼电子皮肤的超宽线性范围的空间异质结构传感材料
11-23
磁性导热复合相变材料用于光/磁-热能量转换
11-19
用于打鼾呼吸高分辨率监测的三连续结构型空间模量异质线性应变传感器
10-20
动态聚乳酸同时增强立构复合和熔体强度,实现耐热绿色泡沫制备
10-20
通过动态交联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实现绿色高性能泡沫
10-12
采用溶剂交换诱导氢键激活策略制备自适应、高强高韧有机水凝胶人工肌肉
09-08
液体电解质辅助静电纺丝制备高压电性能纤维膜
08-18
碳纳米管微乳液嵌入弹性体膜用于异质结构的多孔可拉伸复合材料
08-15
用于热管理的导热和机械性能增强的柔性复合相变材料
06-25
具有健康监测和热治疗功能的可拉伸相变复合材料
06-16
以环氧化大豆油为动态交联位点原位构建聚乳酸共价自适应网络可吹制坚韧的聚乳酸薄膜
03-06
一种全天然的具有免疫调节能力的生物黏附水凝胶通过调节巨噬细胞异质性促进血管生成和糖尿病伤口愈合
02-20
具有抗菌效应的压电植入体用于超声定位的肠道穿孔抗感染治疗
02-16
一种抗疲劳离子凝胶用于长期多模态呼吸异常监测
02-13
通过氧化铝颗粒强化立构复合结晶实现聚乳酸高温下可靠的导热性
02-06
面向拉伸/压缩应变传感器的在微孔弹性体表面嵌入炭黑形成多层次结构复合材料
12-20
通过超分子相互作用强化离子选择性扩散以获得高温差电压和热稳定性的生物聚合物的离子热电材料
12-07
综述—模板法制备三维结构导热复合材料
12-01
具有双支撑效应的超柔性相变材料用于海洋环境中的太阳能热电转换
11-15
高面外导热柔性相变凝胶及其电子器件热管理应用
12-31
调控离子凝胶的纳米级固体网络来增强热电功率输出和机械性能
11-10
一种定制化多层压电纤维膜用于高效界面水蒸发
10-12
一种超越水凝胶限制的波浪能驱动的压电薄膜用于界面蒸汽产生的工作
10-05
采用可控应变分布策略准备的Janus微结构增强模量异质型纤维膜应变传感性能
10-01
加工过程中通过醇解和酯交换两步反应实现聚乳酸的vitrimer化来提高其熔体强度
09-16
利用固体核磁共振技术研究具有优异抗冲击韧性的尼龙-6(PA6)/聚酮(PK)共混物微观作用机理
09-13
基于结构再生丝素蛋白的可生物降解型力传感器及其用作一次性口腔保健设备
07-22
具有多层次自组装浆料构建的稳定电极骨架的高性能柔性硫正极
06-19
用于中低温红外隐身的柔性相变水凝胶
05-13
综述--新一代功能有机相变复合材料的分析与探索
05-07
基于刚度可调可逆的形状记忆聚合物自感应驱动器
05-03
合理设计核壳结构硫活性颗粒用于控制锂硫电池多硫化物吸附和沉积
04-08
波浪能驱动的压电太阳能蒸发器用于水纯化
03-05
基于无界面双层结构介电弹性体纳米复合材料的双向驱动软线性马达
01-20
基于原位界面相互作用的具有机械自适应的高度可拉伸液体金属导体
12-09
用于太阳能蒸发器的表面高效热利用界面辐射吸收水凝胶膜
12-06
可规模化制备的具有溶胀聚合物网状结构的柔性相变储能材料
11-26
综述-柔性多刺激响应的电子皮肤的最新进展
11-14
由支化结构碳纳米管和氧化铝形成隔离网络结构的导电弹性体复合材料的压阻行为
11-10
弹性纤维表面原位构建高模量纳米球的传感器用于线性应变传感
10-08
基于压阻-压电复合效应的低熵结构纤维膜用于多维力学信号监测
10-08
可用于太阳能热电发电的、具有强化导热和可逆热致变色性能的双层形状稳定复合相变材料
09-28
具有防渗漏和可塑性的动态交联聚乙烯蜡相变材料用于热界面材料
09-07
基于温度记忆效应的半结晶聚合物网络的可调可逆变形
09-03
高温促进结晶与水蒸气诱导相分离相结合制备纳米片组装的聚合物多孔微球
08-09
有优异被动辐射制冷能力的柔性复合相变材料用于电子器件和建筑物热量管理
07-18
非酶抗氧化MXene纳米平台用于缓解急性肾损伤
06-18
具有高效离子通道和超润湿性的咪唑官能化聚酮基聚电解质用于碱性聚电解质燃料电池和多种液体净化
05-24
利用动态硼酯键改善聚烯烃弹性体物理力学性能和可回收性
05-05
具有高离子电导率和优良机械性能的电纺改性聚酮基阴离子交换膜
05-05
通过聚合物共混物的熔融加工策略构造动态可调节多孔POE基蒸发器
05-05
具有光响应和磁响应协同控制重构和形状记忆辅助自修复性能的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用于软机器人
03-29
增强光吸收的多孔电纺复合纤维膜用于超薄可降解高性能光催化氢能发生器
02-28
通过球磨机械化学制备热塑性纤维素油酸酯
01-25
非模板法自成笼纳米化学用于大规模制备锂硫电池用石墨烯@单质硫纳米笼复合电极材料
01-24
相变介导的力学动态转变凝胶实现各种器件的智能控制
12-18
生物基粘接剂纳米涂层作为聚合物人工SEI膜改善高容量复合电极组装结构
12-11
静电纺丝法制备的PVDF-TrFE/MXene复合纳米纤维膜用于压电传感
11-30
复合碳纳米粒子填充聚合物实现复合材料电性能与压缩电阻响应提高综述
11-12
有优异防水、形状稳定性能的CNC/PNIPAM/Hexadecanol复合相变材料
10-30
聚乳酸/纤维素可降解复合材料的纤维素化学改性研究进展综述
10-26
具有咬合微结构的碳纳米管/硅橡胶基柔性压阻型压力传感器
10-19
高分子基热界面材料综述
10-19
基于促进电解质渗透和离子扩散结构的高性能全固态超级电容器
08-29
用再生纤维素合成热塑性纤维素接枝聚氨酯
08-13
具有良好弹性和可压缩性的多层次多孔碳纤维气凝胶制备,并用于自支撑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08-13
通过导电填料CNTs界面设计实现超低导电逾渗值的聚合物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
08-11
超韧纳米结构PK/PA6共混物的形态,界面相互作用和机械性能的研究
07-13
MXene功能化织物在健康管理以及生物医疗方面的探索研究
07-01
利用表面结构工程策略制备的仿生纤维基多功能柔性传感器
06-23
在非均相条件下从非晶再生纤维素膏状物制备热塑性纤维素接枝聚氨酯
05-26
通过MWCNTs复合载体改善聚酮纳米复合材料的电磁屏蔽性能且保持优异力学性能
05-15
具有快速光响应和自修复性能的形状记忆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简便制备
05-14
一种利用应变集中效应控制MXene基传感器的裂纹形式以制备灵敏度和检测范围可定制用于全范围人体运动监测的应变传感器
05-02
利用光固化和溶剂交换策略规模化制备高性能PEG/CNC复合相变材料
04-25
具有纳米微纤化结构的聚乙烯醇有机水凝胶用于智能隐形眼镜和人机交互传感
03-30
二嵌段PDLA-b-PLLA共聚物对PLLA基体高效的结晶促进和熔体增强作用
03-26
利用二次流动过程中粒子的迁移与不相容流动界面的分离制备表面多级结构
03-26
利用数值模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M3IM中形态结构形成与演变的机理
03-21
结合静电纺丝和浸涂技术制备高导热PLA/AgNWs复合纤维膜
02-14
通过结合AgNWs和rGO制备柔性的灵敏度和 拉伸性可调的应变传感器
01-25
多层次孔结构聚乙烯醇气凝胶用于具有优异储能能力和防泄漏性能的复合相变材料
01-08
通过构造具有空气隔热层的凸起状MF/rGO复合材料来实现高效的太阳能驱动水蒸发
12-19
构造核壳结构的MXene包覆聚多巴胺纳米复合材料实现高效水蒸发
12-18
可通过光照实现精确自修复的聚乙烯基纳米复合材料
12-14
面外导热系数超过9 W/m.K的高分子基热界面材料
12-01
利用MXene基气凝胶的光热和电热协同作用实现全天候的水蒸发
11-13
通过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制备的柔性多孔硅橡胶-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用于收集机械能
09-26
一种柔性且抗生物污染的MXene/cellulose薄膜用于高效太阳能水蒸发器
09-26
一种由二氧化锰片状结构修饰的分级多孔纳米碳纤维框架的设计及其优异的超级电容器性能
09-15
在电流驱动下多层的GO-Fe3O4@PDA-PAM片层组装成独特花状电极片
09-04
利用点击化学和大分子交联策略构建具有优异柔韧性的纳米纤维素气凝胶
09-01
用于多功能油水分离和自清洁的绿色稳定的超亲水膜
09-01
聚酮树脂直接改性的阴离子交换膜用于碱性燃料电池
08-11
具有多级孔洞结构的三维羟基磷灰石/石墨烯支架辅助加快成骨和骨长入
08-11
快速、可重复、高灵敏度和半定量比色法检测单质硫的方法
09-26
通过等离子体聚合在还原氧化石墨烯表面制备聚合物包覆层
07-30
基于具有隔离导电网络的可逆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电、光活性驱动器
06-04
可应用于可穿戴检测和医疗保健领域的具有超高灵敏度和宽检测范围的多层AgNW/WPU-MXene结构纤维应变传感器
06-04
通过构筑微纳结构以及增加介电常数提高纤维素基纳米摩擦发电机的输出性能
06-01
通过构造纳米到微米级别的PA6纤维来研究纤维直径对于HDPE/PA6微纤混合物中界面杂化晶体的影响
06-01
聚丙烯流延膜β晶含量对微孔膜性能的影响及孔结构的调控
05-13
采用原位还原包裹策略制备石墨烯包裹单质硫复合材料用于高能量密度锂硫电池
04-29
应用于未来电子设备的多功能石墨烯基热管理材料
04-02
通过构造MXene的三维结构来实现高效的太阳能驱动水蒸发
05-23
回流辅助超声法:一种制备二维材料量子点的普适新方法
03-20
利用OBC辅助1vol% MWCNTs的均匀分散提高PP/BN复合材料导热性和物理力学性能
04-08
宏观三维结构材料用于制备高性能复合相变材料
03-15
利用二次流动场及流动约束界面制备各向异性导体复合材料
03-15
人体皮肤启发的具有触觉感知和电磁保护功能的电子皮肤
03-15
用于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的自支撑多层次结构的单向石墨烯气凝胶/聚苯胺复合材料
03-15
基于立构复合晶体网络的多层次多孔聚乳酸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06-14
2024年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报名开启